冬之初四
开夫妻店的两口子恐怕没有不吵架的。
《清明上河图》究其实并没有完美地再现街市的繁华。
街市的繁华离不开声音。所谓“闹”市,是与“静”相对而言的,既有车马声,又有吆喝声,还有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,而从夫妻店里传出的拌嘴声更是市井交响曲中不可或缺的音符。
中国人向来就有伸长了脖子围观人家吵架的传统。倘若从街头传来锅碗瓢盆摔在地上的惊心动魄的声响,无论手头有多忙,我一定会拍一拍手上的面粉,引颈四顾。
这时,便听消息灵通的客人说,喏,还不是斜对面那家卖饼的老夫妻,又乒乒乓乓吵起来了。
闻听此言,刚刚还和吾妻拌了几句嘴的我,那种怕被人笑话的羞耻感便随着心理上获得的平衡,顿时灰飞烟灭。
我俩的吵嘴无关生意好坏。没生意时会因忧心赚不到铜板而吵,生意太好了又会因手忙脚乱而唇枪舌剑。
若问我俩吵嘴的导火索,并不似别的夫妻,动不动便是什么婆媳矛盾、财产纠葛之类宏大的主题,而是一些完全上不了台面的生活琐屑,有时甚至莫名其妙,根本想不起究竟为何而争。
在这堂而皇之的争吵的理由当中,顾客的因素要占九成。
虽然一天当中遇见的绝大部分都是温良恭让的客人,但就是那么一两个妖魔鬼怪会污染你一天的心情。
譬如有的人嘴上说要吃无添加剂的传统馒头,可当他面对真正的传统馒头时,又会叶公好龙,百般嫌弃,他会与市面上的普通馒头作对比,苛求又大个又便宜。
殊不知这馒头是我从上半夜的九点开始揉面,凌晨两点才辛辛苦苦蒸熟的,加上前期的自然发酵,耗时是普通馒头的数倍。
现如今,除了我这种脱不下读书人的长衫的既迂且傻的孔乙己,市面上几乎无人再坚持做这种濒临灭绝的纯天然古法馒头了。
受了顾客冤枉气的老伴最后会把气撒到我的头上,埋怨道:“说了多少年了,叫你别做这种馍!别做这种馍!你就不能和大家一样,做那种又省时利润又高的馍么!现在的人黑白颠倒,他偏要吃科技与狠活!你何苦吃力不讨好啊!”
我安慰她说,个别人说我的馍小且贵,这只是他个人的观点。可观点并不等于客观事实啊。
为什么要因别人违背事实的言语而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,且由此情绪低落,并迁怒于我呢?
那些坐拥豪华游艇的富豪,惶惶不可终日,其实远没有千金散尽、洁身自好的于东来睡得踏实。
富在心而不在身呐。